政府之所以存在其目的即於為老百姓服務,而政府執政當局更應以計天下利為其施政目標。吳揆上台常把「庶民經濟」掛嘴邊,其目的或許是為了解決積息已久的民怨,但政府還是應以天下利計之。前陣子在吳揆指示下,研考會花了不少心力去調查十大民怨,姑且不論該項調查是否合適?但其結果的確把「民怨」問題突顯出來,而位居民怨第一位的「高房價」,於調查後便常為政府及民眾關切的議題。一開始為何會造成高房價,大家或許比較不在意,大家或許比較在意哪位名人?買了哪間豪宅?加上媒體群起渲染,在一些名嘴大肆鼓吹各項政策利多下,房價能不漲嗎?在自由市場裡,本就有人作多也有人作空,但很多升斗小民在媒體宣傳下即便沒買賣也要配合炒作芬維追求紙上富貴一番,無疑會使真的有需求的民眾高嘆買不起。

而「高房價」議題的確反映一些地區不動產成交事實,但這些事實及其後政府行政是不是一定需配合民嘴的指導棋走才對(才能解決),實在值得深思。在「高房價」位居民怨之首的無形壓力下,且名嘴群於電視上的鼓譟指稱下-「因國產局標售而帶動高房價」,把「國有土地標售」與「高房價」劃上等號,而使本身業務職責-代政府標售的國有財產局成為民眾宣洩不滿的「鏢靶」。致使吳院長更罕見直接下指示停止標售一切國有土地。這樣的作法真的是「對」政策嗎?其立論基礎為何?我想連院長也不易說清楚講明白吧!本人對於高房價問題提出以下不同觀點:

1.國有土地標售等同帶動房價嗎?回顧臺灣的房地產成長歷史,國有土地標售是房價高漲的主因嗎?我想多數不動產、地政學者能認同那是一個現象,而不是房價帶動原因。國產局執行該項業務已持續多年,而就學者所說近來臺灣地區房價上揚也不過是近幾年來的事,而因果互倒,把長年執掌業務之一-辦理國有土地標售業務的國產局塑造成萬民所指「點賣祖產」的罪人,這點是不是於法於情會不會「太超過」些?

2.我們的國有土地政策是啥?我想即便連歷任國產局局長恐一時也無法說的清楚?更遑論歷任財政部長。我認為充其量只能說個抽象模糊概念。而國產局處理土地不是一兩天,從「土地儲備」?「積極管理」到「多元開發」?從「追討黨產」,到現在的「活化資產」?基本核心目標沒清楚如何期待其執行政策能延續落實呢。

的確,資產管理業務怎麼作都很難符合全民最大利益,但「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這句話常被經國先生掛在嘴邊,或許吳揆乃至財政部應利用民氣徹底檢討我國公產政策。大台北地區因長期經濟優勢,房(地)價漲跌常為臺灣地區價格觀察指標,也易為民眾所關注。但高房價地區出了大台北或其他重要都會區地區就不必然存在。特別是近年來台北地區喊很大的「都市更新」,坊間只要是台北老房子能跟都市更新牽的上關係,在媒體炒作下應該房價都上漲不少。但出了都會區,「都市更新」真得能辦、能推的又不多,這明顯就是地區市場思維的最大差異嗎?但習慣以台北看天下的中央政府,因為幾塊國有土地標售屢創新高,就用政治力介入國有土地標售,此舉無異是暴虎馮河,怎說勒在房價高漲時,不趁價格好賣,難道要等價格不好時再來處理嗎?建商財團買地囤地問題不解決,卻只能拿依法執行業務的國產局推出來讓媒體民眾修理,此舉作法對於原本就沒明確政策處理方向的國產局,無疑又是政治凌駕專業的表現。公產管理本就牽涉罰雜法令及市場處理,管理單位該如何活用行政優勢,把「全民資產」價值最大化?這本就是件難事。執政者或許更該思考如何在面對媒體部分偏頗觀點-「緊箍咒」的情況下把公產定位從「搖錢樹」與「聚寶盆」之間抉擇,使全民資產價值放最大,或許這才是計天下利,而不是為了釣譽才暫停標售(少了收入)空喊「解決民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ber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